文憑試4科5** 港生考入牛津 感謝父母「無為而治」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8/12 08:00

最後更新: 2016/08/12 11:47

分享:

分享:

他的文憑試成績比不上今屆5名7科均獲5**的狀元,卻成功取得虎媽們艷羡的「入場券」,下月底將到英國牛津大學升學。

18歲的李楠軒能在莘莘學子中脫穎而出,不單靠成績,而是他對個人興趣的熱愛及不顧一切的追求,早在中五已鎖定牛津為目標;也感謝父母「無為而治」的教育,放手讓他做想做的事。

李楠軒中學就讀港大同學會書院,在文憑試中文、英文、數學、英語文學科取得5**,歷史、經濟5*及通識5等成績。早於中五下學期,他已確立入讀牛津歷史系的目標,其英國全國大學聯招(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,簡稱UCAS) 的首5位都是歷史系,而在香港大學聯招(JUPAS)的排位都是隨意排。他慨歎:

香港人十分功利主義,很多人的觀念都是大學讀甚麼,將來的職業就是甚麼;外國人尤其僱主都很重視人文學科的學生。

【延伸閱讀】入讀牛津要考英國聯招 面試要過幾關?

【延伸閱讀】有成績無思維 難入名牌大學

除了獲牛津取錄,他更在芸芸精英中成功奪得怡和集團獎學金。

在公開試考到佳績,再通過重重難關達到目標,李楠軒指全靠父母「無為而治」的教育,

父母從小沒有刻意強迫我做任何事,只是給予建議,放手讓我做想做的事。

他形容考試就如玩遊戲過關般,「平時留心上堂,明白知識的概念,清楚遊戲即考試的玩法,從而建立答題思維。」他舉例歷史科不止要背書,還要清楚拆題,答中題目要求。

李楠軒接觸的第一本歷史書是《世紀三國‧孔明之三分天下》,讓他着迷。他說:

用漫畫生動地表達《三國演義》的故事,再用正史跟三國史比較,又分析三國的戰爭、樓宇設計等知識,令我對不單對三國史、更對歷史產生興趣。

不過,李楠軒認為西史比中史更有爭議性及挑戰性,「中史是以帝位改朝換代時序來編寫,西史的編寫則不同,例如有性別史、紡織史等,故現時偏愛西史。」他舉例:「越戰中有兩派不同的觀點,可以從史實作論證,比較好玩。」他對歷史編纂學最有興趣,即歷史是如何編寫的學問。

中學時,李楠軒會在歷史堂與老師辯論,例如戈爾巴喬夫需否為蘇聯解體負最大責任、明治時期的日本是否開放國家等。他笑言:「我會認真回家看書作準備,找史科作論據與老師辯論。」他家中的書櫃有超過50本歷史書,也常到圖書館借書,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。

現時,他在一間古董店任店員,平日負責清潔工作,包括定期用抹布清潔銅器,及向客人介紹古董。他說:「這份兼職令我接觸到很多古物,從而發現、感受其歷史背景。」他現時還未決定將來的職業,但無論身在何方,他都想做與拍賣行、博物館及古董店有關的工作,

在接觸古物時,可以親身了解其背後的歷史故事,又幫助到自己寫文章,很有滿足感。

對於未來,李楠軒未有太多打算。他坦言最想成為旅遊達人,「我去過的地方不多,將來想去南美的天空之鏡、吳哥窟及印度等地,感受不同文化文明及衝突。」他計劃在留學期間到不同地方旅行。

【其他熱話】聯招放榜 中大尖子最愛五大神科

【其他熱話】濕疹狀元棄醫讀藥劑 「興趣比出路重要」

【其他熱話】大材小用!大學生爭做政府文員、 捱十年月賺3萬